员工自动离职后,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应得的工资报酬。
自动离职是否享受辞职待遇主要取决于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自动离职没有本质的区别于辞职,都是劳动者主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报酬仍需支付。如果自动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职工离职后未找到新工作前仍可享受一次性离职补助费待遇:
1.对于家居城镇的职工,工龄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半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6个月的工资;
2.对于回农村的职工,工龄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最高不超过12个月的工资。
具体规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和处理。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仲裁流程:
1.协商:首先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并寻求解决方案。
2.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意见进行调解,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仲裁: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调解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裁决,并下达裁决书。
4.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判,并作出最终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请仲裁或诉讼前,应该收集和保留好相关证据和资料,并确保自己的诉求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于公司员工自动离职的问题,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找法网会在第一时间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