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无权处分法律后果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15 09: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次浏览
导读:
民法典无权处分法律后果是,无权处分不发生法律效力,所有权人可以追回。但如果受让人以合理的价格善意取得或不动产已经变更登记了的,所有权人不得取回,只能向无权处分人追偿。
一、
民法典无权处分法律后果是什么
民法典无权处分法律后果如下:
1.所有权人有权追回财产;
2.受让人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并以实际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3.所有权人对无权处分进行追认的,该处分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二、
无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无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内容:
1.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与他人订立了合同;
2.行为人订立合同之际没有处分权;
3.行为人订立的合同的内容为转让或变更财产权利。
三、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联系:
善意取得正是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才适用的,其前提就是处分人对财产没有处分权,二者互为补充,协调保护着权利人和受让人之间的合法权益。
2.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1)性质不同。无权处分制度属于债权法上的制度;而善意取得则是物权法规定的一种制度。
(2)保护对象不同。无权处分制度保护的是被无权处分的财产的所有人,即财产的权利人的利益,主要是基于一种“静态的安全”;找法网提醒您,善意取得制度保护的是交易安全和受让人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基于一种“动态的安全”。
(3)构成要件不同。无权处分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处分人对所处分的财产没有处分权;无权处分人处分财产时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无权处分合同法律后果有哪些,法律怎样规定
无权处分合同法律后果如下:
1、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构成善意取得时,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2、如果是出卖人无权处分,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一款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第五百九十七条第一款
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无权处分法律后果是什么
无权处分将产生下列法律后果:除受让人是善意取得的以外,所有权人有权追回被处分的财产;如果受让人是善意取得的,则受让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而原所有权人可以请求无处分权人赔偿损失。<br/>
法律依据:<br/>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br/>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br/>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r/>
(二)意思表示真实;<br/>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br/>
第三百一十一条<br/>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br/>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br/>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br/>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br/>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br/>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无权处分是指没有处分权的行为人以自身名义对他人财产实施的处分行为。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授权或追认或可以认定为有效,未经当事人授权且未经的行为无效,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该行为人承担。
<br/>
法律依据:<br/>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br/>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