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员工入职流程
更新时间:2023-07-21 02: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合同员工入职流程是员工填写好履历表,而后签订劳动合同,确认好公司规章制度后便可以熟悉工作环境,最后进行入职培训。入职不一定要签劳动合同的,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最迟不超过一个月。
一、
劳动合同员工入职流程
劳动合同员工入职流程如下:
1.填写员工履历表。员工履历表是作为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背景文件。
2.个人资料存档。员工个人应提交资料原件,由单位来核实、确认与复印,然后进行内部建档。
3.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与合同附件,以及相关协议,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员工应认真阅读所签订的合同与协议文本,针对不明白之处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达成共识后签订。
4.确认规章制度。让员工确认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在履行管理制度的告知义务。
5.领取工作中所需物品。让员工领取工作中所需物品。
6.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工作环境包括熟悉单位领导、同事和办公场所。
7.入职培训。入职培训一般由企业培训与岗位培训两部分构成。
8.入职谈话。入职谈话一般由员工的直接领导进行。
二、
入职就要签劳动合同的吗
入职不一定就要签劳动合同的,但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三、
不签劳动合同归什么部门管
不签劳动合同归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劳动监察部门管。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员工入职保密合同签订流程是什么?
签订保密合同需要具备的内容:
1、商业秘密的内容和具体范围;
2、员工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的确认;
3、员工任职期的界定;
4、员工在竞争企业任职、兼职活动的限制;
5、员工在职期间不得自行组织公司与雇主竞争等。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派遣员工的入职流程是什么,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对员工入职后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单位从用工之日起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而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最迟不超过一个月;除非全日制用工外,需要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派遣员工的入职流程是什么,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对员工入职后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单位从用工之日起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而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最迟不超过一个月;除非全日制用工外,需要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