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9-11 19: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行为的意思是自然人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或民事义务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行为,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具备法律效力。
一、
民事行为是什么意思
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也区别于其他法律领域的行为,比如犯罪行为、行政行为等。
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继承财产吗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继承财产,其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是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要有三个节点,八岁、十六岁以及十八岁,八周岁以下的都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到十八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年满十六周氏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区别在于: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还有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年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实施任何民事法律行为,其实施的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找法网提醒您,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与其年龄意志相符合的民事法律行为,和纯获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行为的人。处理时,未成年人默认无民事行为能力,由监护人代理;成年人则需向法院申请认定,确认后由监护人代理或安排照护,恢复后可申请重新认定。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是什么?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指其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具体操作包括:法人自主决策并执行民事行为;通过法人代表行使权利与义务;授权代理人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等。需确保行为合法合规,维护法人权益。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什么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或者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年满8周岁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和间歇性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未满8周岁的儿童和精神病人。
成年人是指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而未成年人则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完成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也被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但也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