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的方法与方式有哪些种类
更新时间:2023-07-29 12: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驱逐出境的方法与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适用,二是附加适用。若外国人犯罪性质较为严重,将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驱逐出境。被驱逐出境的当事人,10年内不准入境。
一、
驱逐出境的方法与方式有哪些种类
《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根据这一规定,驱逐出境适用方式有两种:
一是独立适用。它是针对那些犯罪情节比较轻的外国人,没有必要判处主刑的,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
二是附加适用。它是针对那些犯罪性质比较严重、判处了主刑或者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可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适用驱逐出境。
在我国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比较灵活。刑法规定是可以适用,而不是应当适用。这即是说,对犯罪的外国人不一定要适用驱逐出境,而是不仅要根据案情,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而且还要考虑我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需要加以决定。
二、
被驱逐出境的对象有什么人
被驱逐出境的对象有以下人:
1.驱逐出境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2.在我国境内居留在我国犯罪的外国人。
3.在我国境内停留的犯罪的外国人。
4.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在外国犯有依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之罪的外国人。

三、
驱逐出境后多久可以再入境
被驱逐出境的,十年内不准入境。找法网提醒您,过了十年期限之后外国人可以再申请入境,但需要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审核,不过也很有可能永远被拒。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
《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八十一条
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处驱逐出境。公安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10年内不准入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驱逐出境、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方法
驱逐出境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适用。二是附加适用。
驱逐出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持有的准予在我国居留的证件,一律收缴。
2、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的机票、车票、船票的费用由本人负担。
3、负责具体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确定的期限立即执行。
4、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其出境的口岸应事先确定,就近安排。
5、执行人员要监督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登上交通工具并离境后方可离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什么是驱逐出境,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
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是在我国犯罪的外国人,适用方式是单独适用或者附加适用,可以先由执行机关查验被执行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替代护照的身份证件等证照;然后收缴允许其在我国居留的证件;再由其本人或者本国的使、领馆负责其机票、车票等费用,最后将其送出境外。<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五条<br/>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br/>
第三十六条<br/>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