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到法院调解流程
更新时间:2023-09-10 15: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起诉到法院调解流程是当事人向法院起诉,选择诉前调解,法院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即可出具民事调解书,如果调解不成功过的,则立案进行诉讼。
一、
起诉到法院调解流程
起诉到法院调解流程如下:
1.起诉;
2.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
3.法院安排诉前调解;
4.调解员主持调解(不超过20天),调解成功;
5.当事人不起诉,法院不立案并退还起诉材料;
6.当事人和解撤诉,不需要出具文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7.调解组织出具调解协议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8.法院立案并出具民事调解书;
9.调解不成功,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二、
法院调解书生效日期怎么算
法院调解书生效日期的计算是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如果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找法网提醒您,如果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那么在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法院判决书生效。

三、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有区别吗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有区别,具体如下:
1.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民事调解书反映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协议的内容;民事判决书反映的则是人民法院依法以判决的形式解决纠纷的内容。
2.体现的意志不同。民事调解书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民事判决书则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
3.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民事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只有在上诉期过后,当事人不上诉的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法院调查的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一审流程图内容含有以下程序:
1. 原告提起起诉。
2. 法院受理。
3. 法院立案。
4. 开庭审理。
5. 法庭调查。
6. 法庭辩论。
7. 法院判决。
8. 判决宣告。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民事诉讼进行调解的,应该在案件审理的时候,也就是案件立案后。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院调查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一审有以下程序:
1、原告提起起诉。
2、法院受理。
3、法院立案。
4、开庭审理。
5、法庭调查。
6、法庭辩论。
7、法院判决。
8、判决宣告。
一、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民事、经济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因不同的案件而适用以下不同的程序:
1.普通程序;
2.简易程序;
3.特别程序;
4.督促程序;
5.公示催告程序;
6.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二、自一审诉案件与公诉案件不同之处:
1.对自诉案件,人民检察院不派人出庭。
2.对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可以与被告人随时和解,或者在宣判前撤回自诉。
3.被告人在宣判前可以反诉。
三、一审步骤
1.对检察院提起的公诉进行审查。
2.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要做好审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宣布开庭。
4.法庭调查。
5.法庭辩论。
6.被告人的最后陈述。
7.评议和宣判。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