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多久签入职合同

更新时间:2023-07-03 16: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入职一个月内应签入职合同,劳动合同应具备的内容有:工作的内容和工资福利;以及违约责任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分别各执行一份,并加盖公章等。
一、

入职多久签入职合同

  入职一个月内签入职合同

  员工入职后,应当在一个月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抱着侥幸心理,不与员工及时签订劳动会同,要承担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即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

劳动合同应具备的内容

  找法网提醒您,劳动合同应具备这些内容:

  1.劳动合同的终止期限;

  2.劳动者的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报酬;

  5.劳动者应遵循的纪律;

  6.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7.法律责任等。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签入职合同

三、

劳动合同签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签订劳动合同须注意以下事项:

  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2.劳动合同约定的事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

  4.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刚入职,新员工入职多久签订劳动合同
新员工入职一般在入职之后就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入职没有签订的,需要在一个月之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没有签订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br/> 法律依据:<br/>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br/>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br/> 第八十二条 <br/>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br/>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签入职表算是合同吗
法律分析: 一般来说,《入职登记表》只是劳动者入职时履行入职登记手续所填写的文件,不应视为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入职登记表》已经具备劳动合同的基本事项,能够确定双方之间基本权利义务关系,那么它就应当被认定为是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性质的书面协议,应视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含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新员工入职多长时间签合同
新员工入职后可以只签一年的合同,但不是必须只能签一年。一般劳动合同的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只要双方协商一致,签多久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不是说只能签订一年。到期后,想要续签的话,由双方另行协商处理。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一款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为了能更有针对性地为您解答,请您具体描述一下您的情况呢?
你好,如果你没有过错,你没有赔偿的义务。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11分钟前
李翠英律师
李翠英律师
13分钟前
你好,这个涉及隐私,不得查的。
孙煜峰律师
孙煜峰律师
14分钟前
可以申请联系医保部门进行报销。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