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报案需要什么证据

更新时间:2023-08-23 21: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家暴报案需要的证据包括当事人申请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单位的调解记录;报警记录;验伤报告;证人证言等。家暴行为属于犯法行为,可能构成虐待罪,会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

家暴报案需要什么证据

  家暴报案需要以下证据:

  1.当事人申请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调解的记录;

  2.报警记录;

  3.验伤报告;

  4.证人证言;

  5.加害人的认错书;

  6.其他证据。

二、

家暴行为属于犯法吗

  家暴行为属于犯法。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为人通过家暴的形式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达到恶劣成程度的,即构成虐待罪,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其家暴、虐待行为而造成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则应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家暴报案

三、

家庭暴力孩子会判给谁

  家庭暴力孩子会判给未实施家庭暴力的一方。找法网提醒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未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判给母亲。已满两周岁的,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民法典》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952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法院认定家暴需要什么证据材料
证明家暴的证据包括出警记录、验伤报告、证人证言、认错书等证据。家暴要想起诉离婚,当事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相关的起诉状。法院通过开庭审理,作出准予离婚或
怎样提供家庭暴力的证据需要什么
你们需要提供家庭暴力的证据,例如殴打时报警记录、治疗记录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起诉家暴需要哪些证据
起诉家暴需要的证据: 1.悔过书; 2.报警记录; 3.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情鉴定; 4.被打伤的照片; 5.当事人的陈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
家暴需要什么样的证据
家暴时的视频,照片。家暴后的伤情,病历
家暴离婚需要收集什么证据
家暴离婚证据的收集: 1、被家暴方在平时要注意保存家暴方实施家暴行为的录音、录像; 2、被家暴方对家暴方的家暴行为进行报警时,要保存自己的报警记录、警方的出警记
家暴需要保留什么证据
家暴需要证据,其证据要能够证明实施家庭暴力者确实有施暴行为,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实施家庭暴力者施暴当时的监控视频、录音录像,如果要请求损害赔偿的应当还要有医院的伤情
两人吵架打架,称这名男子是家庭暴力。法律上该怎么办?
根据《婚姻法》,如遭受家暴,立即报警处理。求助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组织、妇联组织等,协调解决矛盾。如果暴力情况严重,受暴人要注意收集证据。
父母抽烟打孩子是家庭暴力吗?
你好,家暴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不仅对家庭成员的身体造成
丈夫出轨家暴应该如何解决
对丈夫出轨家暴,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协议离婚需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离婚协议书;诉讼离婚则是一方向法院提起,由法院审理判决。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最合
我先口嗨了人家,然后人家截图网暴我。我怎么办?
对网络暴力,常见处理方式有收集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以及委托律师维权。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如证据充分性、侵权严重性等。
家暴比如后妈动手几乎致死该怎么做
遭到家暴的办法: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
如果在家里爸爸经常打骂孩子应该怎么处理?
应制止打骂行为,保护孩子。如情况严重,可报警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如儿童保护机构等。同时,可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伤害。家长也应反思自身行为,改正错误。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