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时间多久有效期
更新时间:2023-09-07 16: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起诉时间有效期一般是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时开始计算的,一般超过二十年的不受法律保护。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不同、事由不同、法律后果不同。
一、
起诉时间多久有效期
起诉时间有效期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发生的时间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而时效中断则是在时效开始之后任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发生;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止是因为外界客观原因导致出现的情况,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找法网提醒您,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

三、
民事诉讼时效中断的具体情形
1.提起诉讼。
2.申请仲裁。
3.申请支付令。
4.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5.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6.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7.申请强制执行。
8.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9.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10.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提起诉讼的最长时间是多久才能立案?
起诉需要3至6个月。到法院起诉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需要走以下流程:
1. 首先要先写好起诉书,带着有关的证据材料,到法院立案;
2. 立案后,一般在1个月以上才开庭审理;
3. 一般需要在起诉后三个月之内得到法院判决;
4. 法院判决后,超过15天,对方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1. 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2. 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 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4. 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5. 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6. 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7. 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向法院提起诉状的最长时间是多久?
债务的起诉期限一般为三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债务人之日起计算。对于分期履行的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则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若超过三年,对方可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此外,超过权利受损之日起二十年,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有特殊情况且经权利人申请,法院可决定延长。若当事人就同一债务有分期履行的约定,则整个债务的诉讼时效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同时,依法成立的合同,除法律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成立时即生效。
立案的时间是多长,起诉多久立案
法律分析:
向法院起诉后多久立案要看你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都是当场立案;当场不能立案的,必须在7日、15日或者30之内决定是否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