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后几天内到司法所报道
更新时间:2023-07-07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判缓刑后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司法所报道。判缓刑的服刑人员可以考驾照,不能考驾照的是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被吊销驾驶证未到期的。
一、
判缓刑后几天内到司法所报道
判缓刑后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司法所报道。判过缓刑以后一个月要去司法局报道,一般是一个月报道一次的。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二、
判缓刑的服刑人员可以考驾照吗
判缓刑的服刑人员可以考驾照,但是若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的不允许申请驾照的情形的,则不能考驾照。考驾照期间,应该遵守缓刑的相关规定,包括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等。
根据我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一)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
(二)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
(四)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五)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五年的;
(六)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十年的;
(七)因其他情形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二年的;
(八)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未满三年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
被判缓刑的人有案底吗
被判缓刑的人有案底,判处缓刑的也属于刑事案件,刑事处罚。那么法院肯定会留下犯罪记录。只要是犯罪记录都会被永久保存,并且不能消除。找法网提醒您,缓刑是一种法律宽恕的判决,它主要针对犯罪情节较轻和影响一般的罪犯(暴力犯罪除外),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只是不用进监狱服从而已。但是你要接受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的综合监管与考察,随叫随到不能离开当地,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缓刑期间多久报道一次
缓刑结束后需要报道,由执行机关宣告缓刑执行完毕。宣告缓刑的罪犯,必须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缓刑以后多久去司法局报到
被判缓刑的一般在缓刑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去司法所报到。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七十二条<br/>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br/>
(一)犯罪情节较轻;<br/>
(二)有悔罪表现;<br/>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br/>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br/>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br/>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缓刑后多久可以到司法部门报到
被判缓刑的一般在缓刑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去司法所报到。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七十二条<br/>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br/>
(一)犯罪情节较轻;<br/>
(二)有悔罪表现;<br/>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br/>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br/>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br/>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