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定义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06 0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尚未行使诉讼权利的,在期限届满后便会面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权利的后果。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案件范围是人身权请求权、财产支配权、抗辩权等。
一、

诉讼时效的定义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找法网提醒您,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权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二、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财产权中的债权性请求权。因此下列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

  1.人身权的请求权;

  2.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3.抗辩权;

  4.形成权;

  5.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具有无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随时请求金融机构兑付的特殊性。

  6.由国债和金融债产生的支付体系请求权不应该适用诉讼时效。

  7.基于投资产生的缴付出资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规定。

  8.如果对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那么,超过诉讼时效而被他人占有的财产就会成为无主物。

诉讼时效

三、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分别有: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借条的什么是诉讼时效期间
借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起始计算方式与答案一中的描述相同。关于起诉过程,您需要先准备起诉状和证据,然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接下来,法庭会进行开庭审理,双方在此期间有机会进行调解。最后,如果调解成功,将出具调解书;如果调解无果,法院将出具判决书。
债权人的诉讼时效的概念是什么
诉讼时效是保护权利的期限。在时效内可起诉或请求履行,起诉需准备材料提交法院,请求履行可通过书面方式,并保留相关证据。超过时效,权利可能不受保护。
律师解答动态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陆燕律师
陆燕律师
1分钟前
女方可立即报警挣脱控制,同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哺乳期男方一般不得提离婚,女方可收集家暴证据,起诉离
陆燕律师
陆燕律师
2分钟前
嫖娼事后被倒查,投案自首且积极配合,可能会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具体结果需根据情节轻重来定。
杨凤律师
杨凤律师
3分钟前
您可以联系所在户籍地确认下能否更改,以及当时是怎么更改的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