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6-11 1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拒执罪立案标准是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执行承担的责任、经相关机关审核确定的,予以立案。拒执罪和拒支罪的区别有拒绝的对象不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
一、
拒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拒执罪立案标准是:
1.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害了自己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予以立案。
二、
如何区分拒执罪和拒支罪
区分拒执罪和拒支罪的方法是:
1.犯罪情节不同。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支罪拒绝的是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拒支罪全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支罪拒绝的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犯罪主体不同。找法网提醒您,拒支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而拒执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个人,而不能是单位。
3.犯罪客体不同。拒执罪的犯罪对象是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拒支罪的犯罪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4.行为人和被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不同。拒支罪的行为人和被行为人之间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拒执罪的行为人和被行为人之间的关系是债主(债权人)和贷款人(债务人)的关系。

三、
拒执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行为主体,必须是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人(不包括这些人的亲属,但亲属可构成共犯);
2.行为表现,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3.行为人在判决、裁定生效之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的,不应以拒执罪论处。其次,行为人在行立案之后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的,应以拒执罪论处;
4.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拒执罪自诉立案标准之考量
拒执罪自诉立案需考虑两点:1)执行义务人是否拒不执行、侵犯权益;2)申请执行人是否曾控告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处理方式有自诉、公诉、调解等。自诉需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证据,公诉则由公诉机关提起诉讼,调解则需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
拒执罪立案标准是哪些
法律分析:
1. 拒执罪由负责执行判决的法院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侦查,并由负责执行判决的法院负责审判。
2. 拒绝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属于一般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申请执行人或人民法院均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侦查。
3. 人民法院对于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但司法拘留只是一种司法惩罚手段,不是刑事强制措施,与是否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没有必然关系。
结论:
拒执罪的处理涉及公安机关的侦查和法院的审判,申请执行人或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人民法院可以对拒不执行判决的被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但这并不构成刑事强制措施,与是否移交公安机关无关。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拒执罪的入罪标准是什么?
拒执罪的量刑标准规定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拒执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
1. 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
2.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3. 主体为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
4.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故意拒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