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罪名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3-06-06 15: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罪名有8类犯罪,都是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为。我国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遵循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
一、

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罪名有什么

  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罪名有: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

未成年的处罚原则

  1.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

  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原则”。

  4.分案处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诉讼程序分离是指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

  5.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

负刑事责任

三、

未成年犯罪会构成累犯吗

  找法网提醒您,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

  累犯的成立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已满多少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您好!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14岁周岁的人对哪些犯罪负刑事责任
年满16周岁只要犯罪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则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br/>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r/>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br/>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br/>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r/>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年满14周未满十六周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全部列出
你好,根据《刑法》第17条规定,14-16岁属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16岁的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执行治安拘留处罚。询问不满16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律师解答动态
您的情况确实令人同情,学费金额较大且学习时间很短,学校直接扣除全部学费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根据相关法
老板这种做法不合理,你付出劳动就应及时拿到报酬。你可以先和老板心平气和沟通,明确告知他按约定今天支付
交警垫付通知书通常由交警大队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开具。一般需事故中的受伤方或其家属准备相关材料,向交警部
你好,可以联系承办法官,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建议留存证据,直接报警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