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5-04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是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的属于加班,加班最多不超过三小时,每个月不超出三十六小时,一般正常加班是根据一点五倍计算工资的,而休息日加班是根据两倍来计算的。
一、
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是如下: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二、
加班费由谁举证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劳动者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有考勤制度的,可以按照单位考勤制度的规定记录加班考勤,复制一份自己留存;也可以采用录音书面报告签字等形式将加班证据固定下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三、
不支付加班费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不支付加班费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非特殊情况或紧急任务下公司安排加班,员工有权拒绝。找法网提醒您,公司以员工拒绝加班为由给予处分或解雇属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向公司主张赔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法加班费的规定是什么呢
您好,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祝好
新劳动法加班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的加班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每天加班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小时;有特殊情况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加班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并且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br/>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br/>
第四十一条<br/>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br/>
第四十二条<br/>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br/>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br/>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br/>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者加班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规定有以下内容:加班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安排加班应当支付加班费;工作日加班费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休息日加班费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其他。<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br/>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br/>
第四十四条<br/>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br/>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br/>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br/>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