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3-03-20 1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灭失或毁损他人特定纪念物品造成的精神伤害,侵害死者的遗体给亲属造成的伤害,侵害他人格权,名誉权等造成的伤害,侵犯监护身份权给监护人造成的精神损害。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四种情形:
1.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
二、
精神损害赔偿金能否继承
找法网提醒您,精神损害赔偿金不能继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应当由其法定继承人人进行继承。而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对受害人的损失赔偿,具有一定的专有性,故不得进行继承。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分类
精神损害赔偿的分类:
1.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可赔偿性精神损害指依法构成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的精神损害。否则,即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可赔偿性应以中性第三人的标准认定。中性第三人标准也即以普通正常人的标准判断精神利益的损害是否达到“严重程度”,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为准,甚至在当事人不知晓的精神损害存在的情况下都可认定。在审判中,法官依据经验法则予以认定。
2.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不可赔偿性精神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是如何
精神损害赔偿一般应根据下列因素进行确定:
1、侵权的手段;
2、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3、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经济状况;
5、当地的生活水平。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如下:
1、人格权受到侵害的;
2、死者权益受到侵害的;
3、身份权受到侵害的;
4、婚姻关系受到损害的;
5、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损害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标准如下:<br/>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r/>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br/>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br/>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br/>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br/>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br/>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