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违法案件办案期限
更新时间:2023-03-09 11: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违法案件办案期限是三十天。案情重大、复杂的可以延长三十日。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材料、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一、
行政违法案件办案期限
行政违法案件从立案之日起是三十天。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十九条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二、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4.证人证言;
5.受害人的陈述;
6.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
7.鉴定、检测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证据的多少与清楚地证明待证事实和诉讼主张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却是形成这种因果关系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如果一个证据能够证明待证事实或者诉讼主张成立,一个证据就是充分的;如果不能,则需要其他证据补强,直到证明待证事实和诉讼主张成立为止。

三、
违法案件行政处罚程序时限
违法案件行政处罚程序时限为两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生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案件判决期限是多少天
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根据案件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分。对于采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一般需要六个月的时间进行判决,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而简易程序则适用于简单明了的案件,通常在45天内审结。在选择审理程序时,应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当事人的意愿等因素。
行政诉讼案件的时效期限是几年
行政诉讼时效为6个月至20年。具体操作:1. 确认行政行为作出时间;2. 咨询律师,了解案件性质;3. 在六个月内提起诉讼;4. 若涉及不动产,注意最长时效为二十年。
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审限一般6个月。普通程序案件复杂,审限6个月,可申请延长;简易程序案件简单,审限45天,需快速审结。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向法院说明并申请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