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一般是怎么构成的
更新时间:2023-05-16 17: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累犯一般是由行为人所犯的前后罪行在主观上均为故意犯罪,同时两罪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累犯不是必须逮捕的,只要司法机关认为有必要且有证据采取逮捕措施的,可以直接逮捕。
一、
累犯一般是怎么构成的
1.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如果前后两罪都是过失犯罪,或者前后两罪中其一是过失犯罪,则不构成累犯。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换言之,构成累犯的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如果前后各罪所判处的刑罚都低于有期徒刑,或者有一罪低于有期徒刑的,都不构成累犯。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
2.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前罪和后罪必须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 后罪可以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任何时倏,不受两罪相隔时间长短的限制。
二、
累犯是否应当逮捕
累犯不是必须需要逮捕。找法网提醒您,逮捕的与否跟犯罪人是否是累犯没有关系。只要司法机关有证据证明犯罪人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就可以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三、
单位累犯能否构成累犯
单位是可以构成累犯的。我国刑法将自然人和单位共同列为适格的犯罪主体,对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应当给予平等的对待。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也就说明单位是可以构成累犯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具体是什么
一般累犯构成条件包括故意犯罪、刑度、时间限制。需前后罪均为故意,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前罪执行或赦免后五年内再犯。
处理时需综合考虑各条件,确保准确认定累犯,依法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除外。
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
具备以下条件构成一般累犯:
(一)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二)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三)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5年之内;
(四)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必须年满十八周岁。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累犯的构成条件是怎么样的,法律如何规定
累犯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1. 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在于遏制犯罪人的再次犯罪。由于过失犯罪者主观恶性远小于故意犯罪,且过失犯罪的结果不是犯罪人主观所希望的,因此,没有必要对过失犯罪设立累犯制度。
2. 刑度条件: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如果前罪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管制或者单处某种附加刑,或者后罪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独判处某种附加刑,均不能构成累犯。
3. 时间条件: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这里的5年期限从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之日起计算,不包括附加刑在内。如果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或假释考验期内,也不构成累犯。
如何处罚累犯
对累犯的处罚应体现惩罚与保护、打击与预防的双重功能。对于故意累犯,应采用严格的尺度标准,即曾经犯过罪而又在任何时候再故意犯罪,均认定为累犯,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于过失累犯,应根据其主观恶性较轻微的特点,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作为时间界限,认定为过失累犯,并从重处罚,但不受《刑法》关于累犯不适用缓刑的限制。增加过失累犯制度及对此类犯罪处罚的灵活性,能够体现中国刑罚对再次犯罪的严惩态度与过失累犯再次挽救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