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协议没公证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3-08-12 21: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婚前财产协议没公证有效,公证是为了提高效力,只要满足当事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均是出于真实意思表示签订的书面合同,合同条款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一、
婚前财产协议没公证怎么办
婚前财产协议没公证有效。民法典规定,公证并不是婚前协议生效的要件,所以婚前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
婚前可以做财产公证吗
婚前可以做财产公证。婚前进行财产公证属于公证受理的范围。并且未婚夫妻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不存在共同财产问题,各自的财产归属容易界定。
《公证法》第十二条规定,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可以办理下列事务:
(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公证机构登记的事务;
(二)提存;
(三)保管遗嘱、遗产或者其他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物品、文书;
(四)代写与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务文书;
(五)提供公证法律咨询。

三、
婚前财产协议纠纷如何处理
婚前财产协议纠纷的处理办法包括:
1.协商。当夫妻双方离婚时,对婚前所订立的婚前个人财产协议书产生纠纷时,双方可以先在平等协商,资源一致的基础上达成新的处理协议。
2.调解。当双方不能协商一致时,可以在双方均同意的基础上将该婚前财产协议的纠纷提交具有调解职能的机构进行调解。
3.诉讼。找法网提醒您,当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解决双方的纠纷时,可以选择以该协议订立的内容为由提起民事诉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婚前财产协议不公证有效吗?
婚前财产协议是可以不公证的,只要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相关规定,该书面协议无论是否做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但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婚前财产公证怎么办?
婚前财产公证的做法:首先,当事人应当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公证登记。然后,公证机构依法审查申请材料并受理申请。最后,公证机构进行公证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第三十条
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第三十五条
公证机构应当将公证文书分类立卷,归档保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等重要的公证档案在公证机构保存期满,应当按照规定移交地方档案馆保管。
民法典婚前财产没公证该怎么办
婚前财产没公证的,若当事人有其他证据能证明该财产为其婚前所得,则离婚时,除另有约定外,不得分割。且前述的其他证据包括,财产买卖、赠与合同或遗嘱等。<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br/>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br/>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br/>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br/>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br/>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br/>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br/>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br/>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br/>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br/>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br/>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br/>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br/>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br/>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