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房屋协议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应
更新时间:2023-03-03 1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赠与房屋协议只要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的等才有法律效应。房屋赠与合同的写法是写明受赠人与赠与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房屋的名称、位置、面积、价值等信息;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条款等。
一赠与房屋协议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应
赠与房屋协议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才有法律效应:
1.协议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赠与人、受赠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即赠与人真实表示将自己所有财产赠与他人,并未受到胁迫、欺诈等手段签署赠与合同,受赠人真实表示接受财产赠与;
3.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损害社会、国家、公共利益;
4.房屋赠与必须办理公证。办理赠与公证由赠与人住所地或赠与行为发生地公证处受理,赠与不动产的,也可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通常情况下并不享有撤销赠与的权利,所以一经公证该赠与合同即生效,赠与人反悔的要承担违约责任。
二、
房屋赠与合同怎样写
房屋赠与合同写法如下:
1.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
2.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
3.赠与的理由;
4.被赠与标的物的名称、数量和基本状况、坐落地点;
6.赠与人在赠与书上签名或盖章、签名日期。

三、
房屋赠与需要什么手续和费用标准
房产赠与需要的手续如下:
1.赠与书。赠与书就是房产赠与人与受赠人签订的房屋赠与书面合同,按照国家规定,房产赠与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签订;
2.缴纳费用。房产赠与过户免除赠与人营业税,但是受赠人仍然要缴纳契税等过户费。缴纳过户费用的时候需要赠与双方凭借房屋所有权证和赠与合同等材料在房产交易部门办理费用缴纳事宜;
3.办理公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房屋赠与必须办理公证。
4.办理产权转移。找法网提醒您,在房产赠与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过程中,赠与双方应该同时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转移申请与登记,同时提交相应的材料(过户申请书、身份证件、房地产权证、赠与书及公证书和税费收据);
5.赠与人将房屋交付受赠人。、
房产赠与过户所需费用标准:
在进行赠与过户的时候,需要有受赠人缴纳个人所得税1%、契税3%、贴花5元/套、公证费2%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房屋赠与协议怎么写
房产赠与夫妻的协议书可以这样写:
1. 赠与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住所和联系方式;
2. 受赠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住所和联系方式;
3. 赠与人将某房产赠与给受赠人;
4. 双方约定何时办理过户登记;
5. 赠与人和受赠人有约定义务的,应当在协议中写明;
6. 双方发生争议的,有哪些解决方式。
注意:在实际撰写协议书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内容,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建议在签订前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专家,以确保协议条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房屋赠与协议书怎么写?
房屋赠与协议应当包含以下关键要素:
1. 明确受赠人与赠与人的身份及联系方式,包括姓名或名称及住所。
2. 详细描述房屋的具体信息,如名称、位置、面积、价值等。
3. 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4. 规定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
5. 设立争议解决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根据一般合同原则,合同内容需由双方约定,并通常包含以下基本条款:
1.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2. 合同标的的具体描述。
3. 标的数量及质量。
4. 约定的价款或报酬。
5. 履行合同的期限、地点及方式。
6. 明确违约责任及赔偿方式。
7. 争议解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同时,赠与合同作为特殊类型的合同,依据法律规定,赠与人可在财产权利转移前撤销赠与,但此权利受到一定限制。
房屋赠与合同怎么写,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房屋赠与合同书,如果写明赠与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房屋的基本情况;赠与的对象的姓名或名称等信息;赠与的原因;赠与的时间;赠与的方式等内容的,是有效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