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司法解释

更新时间:2023-04-27 1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认定情况,如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就属于“归个人使用”。
一、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司法解释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二、

挪用公款罪立案量刑标准

  1.非法活动3万元以上的,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5万元以上,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挪用公款非法活动100万元以上、营利活动200万元以上;

  (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非法活动50万元以上,营利活动100万元以上;

  (3) 挪用公款不退还,非法活动50万元以上,营利活动100万元以上;

  (4)其他严重的情节。

  3.非法活动300万元以上,营利活动500万元以上,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找法网提醒您,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三、

挪用公款罪追诉时效最低几年

  挪用公款罪追诉时效最低为十年。根据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挪用资金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此罪的追诉时效为十年。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认定有几种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涉及刑事犯罪。具体操作包括:1. 进行非法活动,无论数额大小和时间长短均可定罪;2. 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3.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根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有什么内容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司法解释有: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挪用公款罪不同数额大小和情节轻重的认定标准
哪些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指以下情形: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论挪用时间长短,原则上都可以
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的情形有什么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的情形包括将公款归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等。主要有以下情形:1、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司法解释有: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挪用公款罪不同数额大小和情节轻重的认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人民法院对挪用公款罪的裁判是: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
最高人民法院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法院对挪用公款罪的裁判: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
最高人民法院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规定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构成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分子,一般应当适用以下量刑处罚标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最新规定有哪些
对于我国《刑法》中规定过的挪用公款罪,在立法方面对其进行解释的规定包括: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
挪用公款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
一、挪用公款怎么认定 1、挪用公款的认定如下: (1)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2)在主观上是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4)在客观上表现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