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院判决书有效期多长时间

更新时间:2023-08-31 16: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法院判决书有效期是永久的,对于当事人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之后会在六个月内下达判决书,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会在三个月内下达判决书给当事人。
一、

民事法院判决书有效期多长时间

  民事法院判决书的有效期是永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且若为第一审判决的,应当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后的第二天起生效,即当事人未提出上诉。若为第二审判决的,则生效时间就是人民法院判决之时。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二、

怎么能查询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一般的法院生效判决书都能查到的。当事人可以携带身份证去当地法院查询,不是当事人需要委托律师一起去当地法院查询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网上查询的步骤:

  1.百度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或者当地的法院的官网,点击进入。

  2.在搜索款输入对应案件的关键词、法院名称、当事人或者律师名称,点击搜索。

  3.点击搜索后,会出现想要查询的判决书。

民事法院判决书

三、

法院判决书一般多久下来

  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判决一般自立案后三个月内下达;适用普通程序的一般立案后六个月内下达,有特殊情况的经过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找法网提醒您,刑事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557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判决下来后生效需要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判决书下达后有十天的生效期,如果十天内没有上诉,那么判决书才会生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
法院判决书多长时间有效
法院判决书的有效期是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一经生效,除非被依法撤销,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对于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不上诉,自动生效。对于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法院判决书有效期多长时间?
法院判决书的有效期是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一经生效,除非被依法撤销,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对于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不上诉,自动生效。对于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
民事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多久
判决生效时间的计算:<br /> 1、行政一审判决书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br /> 2、刑事一审判决书为收到判决
民事判决书多久有效期
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从而对刑事被告人作出的定罪量刑的法律文书。法院的裁判文书存在两个效力,一个是法律效力,一个是
银行卡被异地公安冻结,该怎么办
可以去相关银行查询相关情况
如何解冻社保卡被银行冻结
你好,可找银行查询原因
非独生子女,如何填写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扣除?
个税赡养老人一般通过下列方式申报:1、由独生子女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非独生子女分摊每月2000元(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2、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可以按照
你好私人老板没签合同因拒绝加班被开除不给结算工资可不可以仲裁
针对此情况,你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提起劳动仲裁。投诉较为简便,但效果可能有限;劳动仲裁程序相对复杂,但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能更好保障你的权益。
邮政外包人员,端午节没有加班费,还要上班合法吗
不合法。若公司未支付加班费,可先与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问题仍未解决,可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我被语言暴力,导致想自残,施暴者是未成年,施暴者能判刑吗?
可判刑,但需视情况而定。如施暴情节较轻,可能处拘留或罚款;如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可判有期徒刑等。同时,需关注受害者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等帮
被人恶意注销账号
恶意注销他人账号可能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具体来说,可能需要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接受行政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