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肇事逃逸罪的条件
更新时间:2023-03-18 18: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认定肇事逃逸罪的条件是,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在明知发生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的,符合上述条件,即可认定为肇事逃逸。
一、
认定肇事逃逸罪的条件
找法网提醒您,认定肇事逃逸罪的条件有这些:
1.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
2.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离开现场;
3.当事人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二、
交通肇事逃逸死亡的判几年?
交通肇事逃逸死亡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
交通肇事逃逸私了撤案合法吗
交通肇事逃逸私了撤案是不合法的,发生交通肇事后,双方私了只能对民事赔偿情况进行认定,但驾驶人员的刑事责任应当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的犯罪事实来进行处理,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进行司法判决。
双方协商,也只能对民事赔偿部分进行协商,但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不会因为一方撤案而免于处罚,一旦交警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不论民事部分如何赔偿,依然会受到吊销驾照,终身禁驾的行政处罚。
肇事逃逸私了,警察还应当按照程序进行行政、刑事处罚。私了是在民事纠纷的角度的处理办法,而肇事逃逸已经触犯了法律,构成了犯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
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条件有:<br/>
1、主体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br/>
2、主观上是过失的心态;<br/>
3、客体是交通法规和他人的人身安全;<br/>
4、客观上行为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形。<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br/>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逮捕嫌疑人的条件是什么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有这些:<br/>
1.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br/>
2.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离开现场;<br/>
3.当事人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br/>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br/>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br/>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br/>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br/>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认定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
1. 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3. 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交通肇事相关法律规定**:
1. 交通肇事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交通肇事造成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交通肇事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