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处理办法
更新时间:2023-03-18 1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的处理办法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还会被给予开除处分。醉驾能免于起诉,免予起诉的条件是当事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或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节。
一、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处理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处理办法如下:
酒驾触犯刑法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应给予开除处分。找法网提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
醉驾能免于起诉吗
醉驾能免于起诉。中国的人民检察院对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出的不提请人民法院审判而终结诉讼的处理决定。人民检察院对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和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均可作出免予起诉的决定。免予起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不需要判处刑罚指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认罪态度较好的。

三、
醉驾犯罪记录保留多久
找法网提醒您,醉驾犯罪记录会永久保留。醉驾会判处拘役,拘役属于刑事处罚,而一旦受到刑事处罚,那么犯罪记录会被永久保留。犯罪记录也就是常说的案底,并不会过了某段时间就会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判拘役会被开除吗?
事业单位职工醉驾,如果情况严重,基本上都会面临被开除的命运。这是因为,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如果被判刑,且服实刑,一般都会被开除公职。同时,公职人员如果违法,办案人员除了依法进行处置外,还必须告知其工作单位和当地监察委。在违法处置结果正式确定后,同样必须将结果报其工作单位和监察委。而对于判处缓刑或免于刑事处分的情况,其公职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其影响力、危害性等因素进行酌情处置,但并非一定要开除公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此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分别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甚至开除处分。
对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同样处拘役,并处罚金:
1.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2.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3. 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4. 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也将受到与前款相同的处罚。如果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醉驾是否会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开除公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会被开除,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同样给予开除处分。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一旦工作人员涉嫌醉驾,通常就会被开除。此外,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即使事业单位人员被减刑,也可能会面临降低职务、身份、待遇等行政处罚,最严重的甚至可能被开除公职。在实际操作中,只要被判刑且需服实刑,一般都会被开除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