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多长时间能做伤残鉴定
更新时间:2023-03-29 07: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出院后一般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做伤残鉴定。伤残鉴定需要的材料有事故认定书、身份证复印件、门急诊记录册,手术记录、影像资料片等材料,如果是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一、
出院后多长时间能做伤残鉴定
出院后一般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做伤残鉴定。因为伤残鉴定一定要等受伤的肢体完全恢复之后才可以去做鉴定,如果三个月之后逐渐恢复正常了,没遗留任何残疾,那么按道理就不能评定伤残鉴定的级别,也意思说没有伤残,如果三个月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发现关节或者肢体仍遗留部分后遗症,不能伸屈活动或者肌肉萎缩或者神经萎缩造成的不能活动,那么这就表明遗留下部分伤残,然后再进行鉴定伤残的级别就可以。
二、
伤残鉴定需要的材料
伤残鉴定需要的材料包括事故认定书、身份证复印件、门急诊记录册,手术记录、入院记录、出院小结、影像资料片等。以上材料,需要复印一套上交鉴定所,自己保留好原件。找法网提醒,除材料外,前往鉴定所还需要准备相应的鉴定费用,鉴定费用一般最后凭发票由保险公司或者责任方按照事故责任比例承担。

三、
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多久能拿到赔偿款
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可以拿到赔偿款的时间,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如用人单位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工伤待遇分别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直接按伤残等级向用人单位索要即可,工伤保险基金承担部分需要按相关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报支付手续,经审批无误后才能发放。一般来说,各地方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会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因此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出院多长时间能做伤残鉴定,有没有法律规定
1. 伤残鉴定通常需要六十日完成,如果申请中的事实清楚、内容明确,则只需十五日。此外,若当事人还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需60日,但在必要时,该期限可延长30日。
2.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以及所在单位。对于事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该部门应在15日内作出决定。
3.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若有必要,该期限可延长30日。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出院多长时间能做伤残鉴定
1. 受伤的当事人在出院3个月至6个月,达到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鉴定。
2.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3.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你好,我想问一下出院多长时间能做伤残鉴定
法律分析:
伤残鉴定期限一般为60日,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计算。必要时,期限可以延长30日。伤残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会从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诊断。鉴定结论会在60日内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必要时可延长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