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构成是如何的
更新时间:2023-04-07 1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网络犯罪的构成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出于主观故意,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行为,从而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网络犯罪通常由行为的目的地、实施地和结果地进行管辖。
一、
网络犯罪构成是如何的
网络犯罪构成如下:
1.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这几种因素。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犯罪客体;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客体是指计算机网络犯罪所侵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表现为利用计算机实施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诈骗、教唆犯罪,网络色情传播,以及犯罪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等犯罪。
二、
跨地区的网络犯罪由何地管辖
1.网络行为的目的地。
2.网络犯罪行为实施地。
网络犯罪行为须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应当以行为人为中心,以实施犯罪行为的设备为线索,认定犯罪行为地。行为人实施犯罪的计算机终端、服务器等设备是相对固定的,因此,行为人实施网络犯罪的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
3.网络犯罪行为结果地。

三、
网络的犯罪的表现形式
找法网提醒您,网络的犯罪的表现形式如下:
1.网络窃密
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最常见的一类。当前,通过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大约可窃取价值20亿美元的商业情报。
2.制作、传播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形式,是人为制造的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
3.高技术侵害
这种犯罪是一种旨在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痪、以造成最大破坏性为目的的攻击行为。
4.高技术污染
高技术污染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侮辱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网络诈骗犯罪的构成有哪些
网络诈骗犯罪的构成:<br/>
(一)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br/>
(二)主体是一般主体;<br/>
(三)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br/>
(四)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br/>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网络诈骗怎么定义,怎么构成
如果行为人网络诈骗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则构成诈骗: (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构成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可能构成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有: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等。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