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更新时间:2023-03-09 1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救助可以采取方式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给予相应补贴,医疗救助对象经过保险后仍然无法支付予以补贴,对社会影响重大的病种实施救助。医疗保险报销需要提交身份证、医保卡、定点医疗开具诊断病历。
一、
医疗救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医疗救助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及特困供养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2.对医疗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
3.城市和农村实行统一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优先对医疗费用高、社会影响大的病种实施救助,对未纳入救助病种范围但医疗费用较高、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应当予以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二、
医疗保险报销需要什么材料
找法网提醒,医疗保险报销需要以下材料:
1.身份证、医保卡;
2.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和门诊病历、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
3.医疗机构出具的收费单据和有关发票等。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三、
医疗救助报销比例
大病医疗救助在不同等级医院就诊,其报销比例会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在一级医疗机构住院,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在400元以下的,是不设起付线的;
2.在二级医院机构就诊,其医疗补助的比例可以提高到75%~80%;
3.在三级医院机构就诊,其医疗补助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5%~60%;
4.在省三级医院就诊,其医疗补助的比例可以提高至55%。其中,门诊统筹乡、村的医疗补助分别挺高到65%、75%。
5.儿童先心病等8种常见大病,新农合的补助病种定额为70%,如果是肺癌等12种大病,其新农合的补助病种定额会力争达到70%。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哪些人可以获得医疗救助
<p>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为:
</p>
<p>
(一)农村五保对象;
</p>
<p>
(二)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人员(简称城镇“三无人员”);
</p>
<p>
(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p>
<p>
(四)享受民政部门定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
</p>
<p>
(五)享受民政部门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等等。
</p>
<p>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大病的救助形式为:大病医疗救助以“资助参合参保、基本诊疗费用减免、特殊门诊定额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重病慈善救助”五位一体作为大病医疗救助方式。
</p>
<p>
<p>
法律依据:
</p>
<p>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八条
</p>
<p>
下列人员可以申请相关医疗救助:
</p>
<p>
(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p>
<p>
(二)特困供养人员;
</p>
<p>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p>
<p>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
</p>
<p>
医疗救助采取下列方式:
</p>
<p>
(一)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p>
<p>
(二)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
</p>
<p>
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p>
</p>
医保医疗救助,医疗救助一般多救到帐
法律分析: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 因此,经医保报销后,应由自己担负的医疗费用,因家庭困难难以承受的,按照相关规定医疗救助会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