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怎么样会强制执行
更新时间:2023-02-14 15: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院会强制执行需要当事人申请,申请后,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执行,有特殊情况的,是可以适当延长的。如果人民法院消极怠工不处理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提级执行。
一、
法院怎么样会强制执行
法院会强制执行需要当事人申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会在6个月内执行,可依法申请延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二、
强制执行的流程
强制执行的流程大致如下:
1.权利人提出申请。
2.人民法院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需要补充材料的,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3.执行立案,录入法院办案系统,公开执行案件信息
4.法官操作人民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全面查控。找法网提醒您,根据查控结果分别处理:
(1)被执行人有银行存款的直接划拨到法院账户,支付申请执行人,执行结案。
(2)被执行人没有足额银行存款的,法官分析网络查找到的其他财产情况,制订执行方案,并启动财产处置措施。

三、
法院强制执行会上门吗
法院强制执行有可能会上门执行,法院强制执行,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强制交付财物或票证。
6.强制迁出房屋或土地。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我被法院强制执行,我该怎么办?
强制执行的执行手段有: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在执行实践中,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执行措施,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法院判决后强制执行不了怎么办
关于法院判决后的强制执行流程,首先需向原审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法院审查通过后,将会立案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财产等。如遇到复杂或特殊的情况,强烈推荐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专业的解答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