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12 06: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产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方法是双方当事人协商、找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协商和调解无效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一、
产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产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方法是:
1.双方协商。
2.调解。可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以调解方式解决争议更省时。
3.仲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双方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过调解,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
4.起诉。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仲裁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劳动争议。
二、
劳动争议仲裁流程是什么
劳动纠纷仲裁程序:
1.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诉书以及相关材料;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五日内向被申请人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
4.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
5.仲裁庭开庭审理、调解;
6.做出裁决。

三、
劳动争议可追溯几年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因此一般可追溯一年。找法网提醒您,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的,则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于劳动报酬争议的妥善处理方法
针对员工薪酬纠纷,有多种渠道可以妥善解决。通过协商和解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需要第三方参与,可以选择调解,劳动调解组织的介入可以提供帮助。如果争议需要通过仲裁解决,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最终,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的判决具有最终强制力。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处理策略
对于劳动纠纷的处理,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到诉讼四个步骤。其中,协商是直接沟通的最佳方式;调解则需要第三方中立的帮助来化解矛盾;仲裁则由专业机构做出裁决;而诉讼则是通过法院进行最后的解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处理劳动纠纷。
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时的应对处理措施
遭遇劳动合同纠纷,应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处理。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调解组织的帮助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最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