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签订的合同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2-12-29 12: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胁迫签订的合同的处理方式是可以申请撤销,但是只有受损害一方才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者撤销受胁迫订立的合同,请求撤销该合同需要提供被胁迫的证据。
一、

胁迫签订的合同怎么处理

  胁迫签订的合同是可以申请撤销的。一旦撤销,则自始无效。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但若当事人通过法院诉讼请求撤销该协议,需要提供被胁迫的有力证据。否则,难以获得法院支持。

  找法网提醒您,受胁迫的证据难以提供的情况下,可以从补偿协议约定的补偿标准不合理为由进行维权。如果补偿符合国家规定和本地补偿标准,则应保持沉默。

二、

受胁迫而订立的合同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受胁迫而订立的合同的构成要件有:

  1.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它有两个层面,一是使相对人陷于恐惧的故意;二是希望相对人基于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胁迫的故意不包含胁迫人通过胁迫行为使自己获取某种利益的内容,谋取某种利益仅属于胁迫的动机。

   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以给自然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3.胁迫行为是非法的。这里所谓非法包括目的违法、手段违法,据此,如果一方以将要提起诉讼等合法手段对对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胁迫。

   4.相对人因胁迫人的胁迫产生恐惧,即恐惧与胁迫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相对人因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即因为恐惧而与胁迫人订立了合同。

胁迫签订的合同

三、

胁迫订立的合同被撤销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胁迫订立的合同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胁迫欺诈订立的合同如何处理
胁迫欺诈下签订的合同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撤销,因为属于法定可撤销合同。法定可撤销合同具体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br/>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br/> 第一百四十八条<br/>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br/> 第一百五十条<br/>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br/> 第一百五十一条<br/>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