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未成年证人的年龄规定
更新时间:2023-01-11 07: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询问未成年证人的年龄并没有特殊的规定,不过证人在作证的时候应当能够辨别是非并且能正确表达,过于年幼的孩子一般是不能作为证人的,即使是有作证能力的,也不能将未成年人的证言作为定案的唯一依据。
一、
询问未成年证人的年龄规定
询问未成年证人的年龄并没有进行特殊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另外找法网提醒您注意,询问未成年证人的时候,应当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询问女性未成年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二、
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怎么办
证人不愿出庭作证可以采取下列途径处理:
1.申请法院进行证据保全。
对证人的证言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对于证据保全的申请法院一般是用裁定支持或驳回,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被保全人对该裁定也有权异议,但该异议不影响裁定的执行。
2.申请公证证明对于公证行为。
目前我国立法层次太低,主要是国务院的规定和司法部的配套规章。民事诉讼法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三、
对证人证言的质证要点是什么
对证人证言的质证要点如下:
1.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表达力等;
3.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和条件;
4.证人对同一事实的前后描述是否矛盾;
5.证人证言的来源及合法性;
6.证言的内容及要证明的问题;
7.证言与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及其因果关系;
8.证人因情感或经济利益的影响,对一方当事人是否有所偏袒;
9.证人的品行可信性;
10.证人的感知、回忆、表述能力是否存在缺陷。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认定未成年犯罪年龄
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以及处理方式。具体为:一、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年龄在十四至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特定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三、年龄在十二至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况下,需经过核准也可能负刑事责任。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以达到矫治和预防的目的。
如果当时未成年,应该按什么年龄定罪?
您好,未成人年犯罪问题根据犯罪时年龄认定:一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二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三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法定年龄下的未成年人何时步入成年
未成年人步入成年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等待年龄自然增长至18周岁,届时将自动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此之前,未成年人如需处理法律事务,可由法定代理人(如父母)代为进行。若涉及重大权益,建议提前咨询律师,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未成年人也应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