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和缓刑哪个好
更新时间:2023-01-09 12: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管制和缓刑之间管制会好一点,因为管制是不用被关押的,而缓刑是附加条件的不被关押,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间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是规章制度的,是会被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刑罚的。
一、
管制和缓刑哪个好
管制和缓刑相比,管制会好一点。根据我国的法律的规定,管制是不用被关押的,另外,这个管制是适合犯罪情节比较轻的,而被判处这个缓刑的话,只是暂时不执行刑罚,通过考验期就不用执行,不通过就执行原来的刑罚,所以,一定程度上,管制是比这个判处缓刑更好的。
二、
管制期限有多久
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之所以规定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为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属于剥夺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找法网提醒,对于经过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外出的罪犯,被许可外出的期间,应计入执行期,但超过许可的时间不计入执行期;对于未被批准而擅自离开所在地域的罪犯,其外出期间,不得计入执行期。扣除的执行期,由县级公安机关在其法律文书上注明,并加盖公章,通知本人,同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审判或批准机关。

三、
管制对象
管制适用于下列对象:
1.罪行性质轻、危害小的犯罪分子。中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
2.人身危险性较小。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适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险性非常大,管制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缓刑和管制有什么区别
刑法管制与缓刑的区别是:
1、管制是刑罚的一种,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2、缓刑事由特定适用对象的,并且有一定的考验期,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表现良好,原来判处的刑罚可以不用再执行;
3、管制一般期限为三个月到两年,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法律依据:《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缓刑拘役和管制的区别有哪些
管制与缓刑从法律属性上的区别是:缓刑不是一种具体的刑种,它只是刑种的附条件不执行方式。管制是具体的刑种,属于主刑的一种。但缓刑的适用比管制的惩罚严厉性更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br/>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br/>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br/>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br/>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拘留、缓刑和管制是什么意思啊?
缓刑与管制都是刑罚,相同之处为:执行机关都是公安机关,并且都需要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以及缓刑期满后,需要公开予以宣告,而管制期满后,执行机关也会向犯罪分子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