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认定
更新时间:2023-08-22 0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认定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自然人的年龄,其次是自然人的精神状况和辨别能力,一般来说,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认定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认定:
1.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找法网提醒,对于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如果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下列特征:
1.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3.民事主体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有民事行为能力就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通过民事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民事行为能力依民事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
民事行为能力鉴定的流程
民事行为能力鉴定的流程如下:
1.向法院民事庭提交鉴定申请。
2.向法院提交鉴定相关材料,法院对鉴定机构进行委托,鉴定机构对送鉴材料审核。
3.审核通过后,机构与申请方预约鉴定时间,并通知其他利益方。
4.鉴定当天需准时到场,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和鉴定。
5.机构制作鉴定意见书,意见书审核通过后递交至法院。
6.法院通知申请方进行后续法律程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简述民法总则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民法总则》中关于民事权利能力的相关规定如下:《民法总则》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哪些?
你好!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实现其权利能力的手段。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在开始和终止的时间,享有资格的主体的范围和是否会中途丧失都有区别。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每个人享有的都相同。 公民的行为能力基于一定的年龄取得,10岁以下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10岁到18岁限制能力,18岁以上完全能力,例外,16岁以上自己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视为完全能力,精神病人可能是限制可能是无民事能力人
如何划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的前提。判断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人的年龄,二是自然人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