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解读
更新时间:2023-08-21 1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解读是其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主要有三种,首先是不可抗力,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其次是正当防卫。
一、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解读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解读如下:
1.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为归责的依据,并以过错作为确立责任和责任范围的基础的归责原则。
2.过错推定
过错推定,也称过失推定,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如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
严格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的损害,不论该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如不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
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主要有
1.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水灾、战祸等。
2.正当防卫。即为了保护国家、集体、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的侵害,对侵害人进行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3.紧急避险。即在发生了某种紧急危险时,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而不得不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一定的损害(见自力救助)。

三、
民事责任的特征
1.强制性。民事责任的强制性是其区别于道德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的基本标志。民事责任强制性的表现主要有两点:
(1)在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或者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时,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当民事主体不主动承担民事责任时,通过国家有关权力机构强制其承担责任,履行民事义务。
2.财产性。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非财产责任为辅。一方不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给他方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通常通过财产性赔偿的方式予以恢复。找法网提醒您,仅有财产责任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的,《民法典》也规定了一些辅助性的非财产责任。
3.补偿性。民事责任以弥补民事主体所受的损失为限。就违约责任而言,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达到合同获得适当履行的状态;侵权责任,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的状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即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对应着侵权责任的基本分类。三种归责原则对应了各种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它们在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平常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即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类型。三种归责原则对应了各种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它们在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就行为人来说,严格责任最重,过错推定次之,过错责任最轻。
对受害人的保护也不相同,从受害人的角度考虑,在责任的选择上应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怎样简单的论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br/>
1、过错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2、无过错原则,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法律依据:<br/>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br/>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br/>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br/>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