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保密义务
更新时间:2023-01-13 12: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中的保密义务是不管合同是否成立,当事人都不可以泄露需要保密的信息,如果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合同保密条款需要写明保密的内容,承担的义务等。
一、
合同中的保密义务
合同中的保密义务如下:
1.对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2.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
合同保密条款怎么写
合同保密条款应当写明双方当事人应当对本协议的内容、因履行本协议或在本协议期间获得的或收到的对方的商务、财务、技术、产品的信息、用户资料或其他标明保密的文件或信息的内容保守秘密,未经信息披露方书面事先同意,不得向本协议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披露。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
劳动合同保密条款的期限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签订竞业协议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也就是说保密协议的时间规定不得超过两年。
保密协议通常指协议当事人之间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即保密信息)约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该等信息的协议。如果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负有保密义务的违约当事人将承担民事上的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员工违反合同保密义务的法律责任
员工违反保密义务需担责。处理方式包括:1. 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2. 提起法律诉讼,追究损害赔偿责任;3. 协商解决,如员工承诺停止违约并赔偿损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合同终止后,保密义务是否还需履行?
合同终止后保密义务不变。应继续遵守保密条款,不泄露相关信息。如对方违约,可协商或提起诉讼。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防止信息外泄,确保保密义务得到全面履行。
技术合同保密义务期限多少年?
1. 依据当事人的合同约定来确定技术合同的保密期限。即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但是合同约定的保密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若当事人没有约定技术合同的保密期限,则依据法律规定。
2.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上述人员在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从事同类业务或自己开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