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益保护法规定
更新时间:2023-01-04 08: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女性权益保护法规定即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女性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利等权利进行保障,如果女性权利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妇女联合会寻求帮助,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
女性权益保护法规定
女性权益保护法规定有如下内容:
1.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权利。
2.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或者检举。有关部门接到控告或者检举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为控告人、检举人保密。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如何维权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可以通过如下途径维权:
1.向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求助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2.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起诉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找法网提醒,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下列措施:
(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3)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4)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三、
女性权益受损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情形
女性权益受损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情形如下:
1.确认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时侵害妇女权益或者侵害妇女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和集体收益、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分配权益和宅基地使用权益;
2.侵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
3.相关单位未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
4.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法律分析:
1. 法律对女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人身财产权、劳动保障权和政治文化权等三个方面。
2. 女性享有平等就业、自由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劳动保障。
3.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4. 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5. 对于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罚。
国家实行男女平等,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并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该法旨在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有机构,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应当遵循本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妇女的权益得到保障。
怀孕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规定
对女职工的劳动权益有下列保护性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