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根本性违约的情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11-25 13: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根本性违约的情形大致有四种,分别是合同当事人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延迟履行合同义务、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部分履行合同义务,合同根本性违约的,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一、
合同根本性违约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根本性违约的情形大致如下:
1.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是在合同履行期到来后,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
2.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的履行违反了履行期限的规定。
3.不适当履行
不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即履行具有瑕疵。
4.部分履行
部分履行是指合同虽然履行,但履行不符合数量的规定,或者说履行在数量上存在不足。
二、
合同违约要赔多少钱
合同违约要赔多少钱要看当事人的约定以及实际损失的情况,总的来说,合同违约要赔偿下列损失:
1.实际损失
即根据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为对方违约,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前提来计算。
2.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可以实现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1)未来性。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一种未来的利益,它必须是经过合同违约方履行后才能获得的利益。
(2)期待性。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也是合同当事人能够预见到的损失。
(3)一定的现实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订立合同时就可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违约方不违约,是非违约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三、
合约违约如何处理
合约违约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救手段
守约方可以在对方违约时采取解除合同或者与对方进行协商处理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以求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2.仲裁
申请仲裁的前提是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时达成了仲裁协议。
3.司法救济
司法救济即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决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找法网提醒您,如果有约定了仲裁解决纠纷的,则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合同中有哪些违约情形,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制定合同时,应明确各种违约情形及责任。具体应包括:
1. 根据合同性质,详细列举违约情形;
2. 设定合理违约金或赔偿方式;
3. 明确违约后的处理流程,如是否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
4. 确保合同条款合法且公平。这样既能保障各方权益,也能提高合同履行的合规性。
借款合同违约行为包括哪些
针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各种情形,处理方式如下:
1. 若违约是由于欺诈或胁迫原因,可主张合同无效并请求赔偿;
2. 若违约行为是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则合同无效且需承担连带责任;
3. 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导致违约,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4. 一般性的合同违约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合同违约行为涉及到哪些相关法律条款
合同违约责任非常重要,一旦对方违约,首先应该查看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根据违约情况,可以选择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方式进行处理。如果对方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合同违约时,需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证明自己的权益。
希望符合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