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名誉权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3-08-19 18: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隐私权名誉权的区别在于二者主体不同、客体不同、侵害的方式不同以及内容不同。隐私权包含的内容,公民有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等等权利。
一、

隐私权名誉权的区别

  隐私权名誉权的区别如下:

  1.隐私权与名誉权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2.隐私权与名誉权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宜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3.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常见的是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布、窃取他人的个人隐秘事项;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

  4.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的内容不同。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捏造、虚构的,而是事实;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散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并非事实。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二、

隐私权包含的内容

  1.个人生活安宁权

  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个人的私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涉与破坏。

  2.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控制和保密权

  权利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收集、储存、传播享有排他的控制权并有权加以保密。

  3.个人通讯秘密权

  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子邮件、电报、传真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非法公开。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权利主体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有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

  找法网提醒你,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应当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例如某人利用自己的隐私制作淫秽作品,即属于违法行为。

隐私权名誉权

三、

名誉权的内容有哪些

  1.名誉保有权。即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名誉处于最佳状态的权利。

  2.名誉维护权。即指名誉权人维护自己名誉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3.名誉支配权。即指名誉权人对于名誉权所体现出来的利益所享有的支配权。

  4.在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

  5.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

  6.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 败坏他人名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针对名誉权和隐私权的规定,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区别在于: 1、所保护的客体不一致,名誉权保护的客体是被害人的社会评价,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是指损害他人的社会评价;隐私权保护的是他人的私生活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 2、同时,只有自然人才具有隐私权,法人不具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是什么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包括有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等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应当对受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网络侵犯隐私权、名誉权
侵犯隐私权行为。起诉解决。
律师解答动态
张传刚律师
张传刚律师
37分钟前
你可以把一个法院立案的材料证明提交到另一个法院,就会按照最先立案的法院审理
许明律师
许明律师
47分钟前
学籍已经到了录取学校,可以跟路却学校协商解决
你好,是可以收集证据是可以直接起诉对方的
你好,应聘之后与实际应聘职位不符,可以要回违约金的。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