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约定财产归属有效吗

更新时间:2023-06-10 13: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在符合法律生效条件的情况下是有效的,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也可以约定婚前财产部分共同所有,部分个人所有,如果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一、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有效吗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在符合法律生效条件的情况下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属于某一方,也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属于双方。总之,只要是夫妻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作出的婚前财产约定,法律都会承认其合法性,婚前财产约定就是有效的。

二、

婚前财产转移违法吗

  婚前财产转移不违法。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只有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才是违反的行为,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个人有自由的处置权。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

三、

夫妻婚前财产公证是否有效

  夫妻婚前财产公证一般是有效的。夫妻婚前财产公证需要如下资料:

  1.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已婚的还要带上结婚证;

  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

  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找法网提醒,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一般双方当事人的签名和订约日期空缺,待公证员对协议进行审查和修改后,再在公证员面前签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约定婚前和婚后的财产归各自所有,这个协议有效吗?
婚前协议是有效的。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
婚后的夫妻财产约定有效吗
婚后夫妻财产约定有法律效力的。但还需要满足如下条件:<br/> 1、双方对约定的财产具有处分权;<br/> 2、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婚前财产是属于个人的吗?
你好一般来时属于个人的
婚前对婚后财产约定是否有效
婚前财产约定有法律效力。我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
婚后财产约定有效吗
婚后财产约定有效。 1、夫妻订立财产约定的时间可以是在结婚后,也可以是在结婚前。 2、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有效吗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只要是当事人基于自愿原则,在双方均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采取书面形式订立,且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的,该协议就生效。法律依据:《中华人
信用卡欠款将被起诉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欠信用卡被银行起诉,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涉嫌信用卡诈骗,即刑事事件起诉的;一种是民事纠纷起诉,而不同原因被起诉的结果是不相同的。信用卡欠款不还只要符
代理人是否可以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签订合同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可以。被代理人可以提供授权书以及相应证明授权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经被代理人授权的、或被代理人虽不知情但事后对该行为进行追认的
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 3、主体要
在法律上,商标变更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如何规定
商标变更需要如下材料: 1、证明申请人身份的材料。例如,身份证、户口本,若为组织的,则应当提交营业执照; 2、变更申请书; 3、证明变更事项的证明材料; 4、商
没离婚丈夫十几年一直拒绝支付平时生活费同孩子学费
婚内夫妻有以下行为的,可以索要子女抚养费: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法律依据
你好我在线下买了个手机发现了质量问题怎么解决去找店家换他们不承认说我人为搞的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