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约定财产归属有效吗

更新时间:2023-06-10 13: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在符合法律生效条件的情况下是有效的,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也可以约定婚前财产部分共同所有,部分个人所有,如果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一、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有效吗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在符合法律生效条件的情况下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属于某一方,也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属于双方。总之,只要是夫妻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作出的婚前财产约定,法律都会承认其合法性,婚前财产约定就是有效的。

二、

婚前财产转移违法吗

  婚前财产转移不违法。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只有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才是违反的行为,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个人有自由的处置权。

婚前约定财产归属

三、

夫妻婚前财产公证是否有效

  夫妻婚前财产公证一般是有效的。夫妻婚前财产公证需要如下资料:

  1.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已婚的还要带上结婚证;

  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

  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找法网提醒,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一般双方当事人的签名和订约日期空缺,待公证员对协议进行审查和修改后,再在公证员面前签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约定婚前和婚后的财产归各自所有,这个协议有效吗?
1. 婚前协议是有效的。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2.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3.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相关法律规定。 4.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婚后财产约定书有效吗
婚后财产约定一般是有效的。但必须满足法定生效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自愿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婚前财产约定是不是有效
婚前财产约定有法律效力。我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br/>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br/>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r/> (二)意思表示真实;<br/>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br/>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br/>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br/>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br/>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律师解答动态
分户通常要符合一定条件,比如有独立房产等。若只能分一人,可先确定谁更符合分户条件去办理。可以考虑房产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临时工急辞被扣款48小时通常不合理。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即便急辞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扣除的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手机卡因国家反诈审核不通过被封,可先自查是否有异常用卡行为,比如频繁异地交易、大量群发短信等。若没有
肖仁军律师
肖仁军律师
10分钟前
如您所述,没没有在知道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开始1年内主张权利如申请仲裁,5年后又签订劳动合同,5
余长霄律师
余长霄律师
11分钟前
你好,方便说下你的争议内容吗
朱正洪律师
朱正洪律师
12分钟前
主动权在员工;可以要求补偿金、赔偿金(结合劳动合同签订的次数)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