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判决离婚的情况

更新时间:2023-06-09 12: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不能判决离婚的情况夫妻感情没有破裂,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在没有新情况、新证据,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一、

不能判决离婚的情况

  不能判决离婚的情况如下:

  1.夫妻感情还没有破裂,有和好的可能;

  2.女方在孕期;

  3.一审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

  4.夫妻双方都没有法定判决准予离婚的情况。

二、

判决离婚条件是什么

  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不能判决离婚

三、

诉讼离婚原告是否可以不出庭

  诉讼离婚原告是可以不出庭的,但原告没有特殊情况的,就应当出庭。

  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如果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第二次诉讼对方不同意离婚,法院不会判决离婚
第二次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若感情确已破裂,一般法院会判离婚的。采取诉讼离婚的目的,就是在对方不同意离婚或对财产分割、债务分担、子女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前提下
对家庭不负责,不出庭就可以判决离婚
对一方存在家庭暴力的离婚诉讼案件,法院在确认夫妻感破裂,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判决离婚。对于夫妻因能判决离婚,因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法院不判夫妻离婚的情形有什么
法院一般不会强行判离婚;如果是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
可以判决离婚的情形包括哪些
判决离婚的情形有:<br/> 1、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br/>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br/> 3、双
什么情况可以判决离婚
判决离婚有以下条件:<br/> 一、夫妻一方或双方提出离婚申请;<br/> 二、夫妻感情确已破裂;<br/> 三、夫妻之间的
起诉离婚没有判离,分居一年是不是可以肯定判离?
不到判决出来,律师都不能承诺百分百
什么情况下,不能判离婚
夫妻感情未达到破裂程度的
在什么情况下,法院不判决离婚?
离婚案件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并且经法院同意的话,那就不公开审理,否者就是公开审理。
能不能出个股权稀释协议书
1、需要书面通知其他股东,看他们是行使优先购买权;2、不需要其他股东到场;3、大股东无权强制收购其他股东的股权;4、原股东不是必须再出资,但不出资的话,自己的股
就是在工地干活,给眼睛碰坏了。
一、工作时眼睛受伤算工伤吗1、工作时眼睛受伤算工伤。员工自己在受伤一年内,先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待医疗终结后申请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委托律师
亲戚在自己盖的房子里住了十几年,不搬出去该怎么办?
你可以获得补偿 补偿标准与当地政策有关
如何惩罚既遂徇私舞弊、出口退税罪?
徇私舞弊出口退税罪既遂的处罚: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应当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徇私舞弊出口退税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其他
你好,我想问一下我的公司现在不想用我,但是我该怎么办才能解雇我呢?
员工可与公司方面协商,协商不成,建议人社局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公司不得随意解雇员工,具体要看公司解雇你的事由,才能判断解雇是否合法。如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我的网贷逾期20多天还不起,平台就到了村委会。寻找我的家人
法律分析: 网贷逾期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不论是银行还是催收机构,催收人员是没有权利去调查债务人的个人所有信息。催收有上门核实的权利,但也仅仅是找本人,也没有权利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