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缓刑5年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30 08: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三年缓刑5年的意思是对于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给予五年考验期限,其在五年内没有犯罪和没有严重违纪行为的,不需要再执行有期徒刑。缓刑期间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才可以去外地。
一、

三年缓刑5年是什么意思

  三年缓刑5年的意思是指判三年有期徒刑,但不需要送监狱执行,不需要关押,给五年考验期限,五年内没有再犯罪或严重行政违法行为,就不需要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否则,就会撤销缓刑,收监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

二、

缓刑期间可以去外地吗

  缓刑期间是可以去外地的,但是需要得到考察机关的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

  《刑法》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年缓刑

三、

判缓刑居住地司法所不接收怎么办

  判缓刑后司法局不接收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投诉。

  找法网提醒您,缓刑的执行程序是:由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关执行。

  由于各国司法机关的体制和缓刑的内容不同,执行的机关也有区别。主要有二类:

  1.一类是原审法院或其委托的其他法院负责缓刑的执行。法院内设专门的执行法官或缓刑监督官,罪犯应定期与缓刑监督法官联系,报告情况,这一类占绝大多数。

  2.另一类是由特设的保护观察机关执行,由原审法院指导。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设有这样的机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缓刑三年后是否是累犯的
缓刑期间是不构成累犯的,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缓刑并不属于有期徒刑,不会构成累犯。<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六十五条<br/>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br/>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什么是判二年缓刑三年
判二年缓刑三年的意思是判处实际刑期是二年,进行缓刑三年。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br/>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br/> (一)犯罪情节较轻;<br/> (二)有悔罪表现;<br/>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br/>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br/>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br/>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缓刑结束是还有三年观察期吗
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三种:<br /> 1、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两个月。<br /> 2、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br /> <p> 3、被判死刑的缓刑考验期:两年。 </p> <p> 对于拘役和有期徒刑的考验期满之后,如果当事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遵守缓刑期间的法律法规,表现良好,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死刑考验期内表现良好,转为无期徒刑。 </p> 法律依据:<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 <br />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您遇到的情况物业存在侵权行为。您可先和物业沟通,要求其就停电、停水、盗用沙子及保安打人等行为给出说法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9分钟前
中介收取押金不一定违法。若双方协商一致且合同有约定,收取押金是合法的;但如果没有约定,或违反公平原则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工厂跨省搬迁,作为劳务工和第三方签合同,用人单位不赔偿,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表明工厂搬迁属客观情况重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