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在异地起诉怎么起诉
更新时间:2023-08-17 18: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被告人在异地起诉的方式是应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相应材料,提交书证并填写证据清单;立案庭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法院排期开庭。
一、
被告人在异地起诉怎么起诉
被告人在异地起诉的方式如下:
1.起草起诉状;
2.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
4.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
5.法院受理该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
6.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7.开庭: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一般情况下离婚当事人必须到庭,如果因特殊原因实在不能到庭,必须向法庭出具是否离婚的书面意见);
二、
起诉被告人不来怎么办
被告是必须到庭的,例离婚案件的被告,其不出庭,可拘传到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0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只有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才可以适用拘传。
如下是并非必须到庭的被告,可作缺席判决处理,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三、
起诉的诉讼时效
起诉的诉讼时效一般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找法网提醒,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异地起诉我该怎么办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一般应该去被告所在地起诉,如果符合特殊要求可以异地起诉。即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被告人原告人信息,相关证据资料等,等待受理立案,排期开庭。
<br />
法律依据:<br />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 特别规定<br />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br />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r />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r />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br />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