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9-17 08: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有关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适用隐私权的保护法。
一、
有关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有关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
二、
信息保护中的“个人信息”包括哪些
信息保护中的“个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 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个人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特定自然人的身份状况和变化的反映,是特定自然人与他人和客观事物之间活动的联系的表征,表现的是特定自然人的身份属性和人格特征的实质内容。找法网提醒,对于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因其既有个人信息的属性又有隐私的属性,所以同时适用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三、
可以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个人信息:
1.取得个人的同意;
2.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
3.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
4.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
5.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
6.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法总则有哪些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以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为目的的法律,其规定的主要内容就是个人信息处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与法律责任以及监管机关的职责等。个人信息古已有之,传统的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民法中的人格权、侵权制度保护个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只是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个人信息的大规模与自动化处理导致了处理者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不对等,才产生了专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或个人数据保护法。法律依据: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数字中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论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还是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都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的统计,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_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_16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
大数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0_34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万亿元有余。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5年的21_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_2万亿元。信息消费蓬勃发展,2015年至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由3_4万亿元增长到5_8万亿元。数字中国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的必然需求,是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它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行将极大地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保障,从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它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严厉的责任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规定了完备的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全方位落实各类组织、个人等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与责任,有力地维护了网络空间良好生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它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行将极大地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保障,从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它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严厉的责任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规定了完备的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全方位落实各类组织、个人等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与责任,有力地维护了网络空间良好生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科学地协调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与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关系,建立了权责明确、保护有效、利用规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从而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的基础上,促进了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数据信息的自由安全的流动与合理有效的利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条例是什么?
一是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特别是对个人和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使得人们的“诚信”程度提高,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对金融交易有基础作用。(社交网络具有的信息揭示作用可以表现为:个人和机构在社会中有大量利益相关者。
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掌握部分信息,比如财产状况、经营情况、消费习惯、信誉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