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22-09-16 09: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个人信息泄露的认定要看信息处理者是否尽到了法定的两项义务,首先是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信息之前是否通知了信息所有者,是否得到了信息所有者的同意,其次是信息处理者是否采用了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一、
个人信息泄露如何认定
个人信息泄露的认定要看信息处理者是否尽到了如下义务:
1.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2.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结合实际情况,只要信息保管者违反了上述义务,并且使我们的个人信息(与我们权益相关,本人不想泄露的)全部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那就可以判定个人信息背泄露了。
二、
个人信息权有哪些权利
个人信息权大致有如下几项权利:
1.信息决定权
是指本人得以直接控制与支配其个人信息,并决定其个人信息是否被收集、处理与利用以及以何种方式、目的、范围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权利。
2.信息保密权
是指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保持信息隐秘性的权利。
3.信息更正权
是指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对不正确、不全面、不时新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正与补充的权利。
4.信息删除权
是指在法定或约定的事由出现时,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删除其个人信息的权利。
5.信息报酬请求权
是指本人因其个人信息被商业性利用而得以向信息处理主体请求支付对价的权利。

三、
个人信息权在刑法层面的保护
个人信息权在刑法层面的保护主要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找法网提醒各位,侵犯公民信息罪,单位也可以是犯罪主体。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如何认定
个人信息被某网站刊登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信息处理者,例如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及时删除该信息。如果造成个人隐私、名誉权的损害的,当事人可要求该网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条
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处理者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发现信息有错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及时采取更正等必要措施。
自然人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
第一千零三十八条
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