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的内容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8-13 11: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名誉权的内容根据权利主体的属性有所不同,法人的名誉权与自然人的名誉权相比,范围跟狭窄,总的来说,其内容都是他人或者组织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或者任何手段损害权利人的名誉。
一、
名誉权的内容有哪些
名誉权的内容如下:
1.公民的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在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败坏他人名誉。
2.法人名誉权主要包括:
(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法人进行报道怦论时,必须真实,与事实相符。
(2)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散布与法人真实状况不符的消息,败坏其名誉。
二、
名誉权侵权行为有哪些
名誉权侵权行为有如下几类:
1.侮辱行为,即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
(1)用暴力行为侮辱。如当众向他人身体上洒泼粪便。
(2)用语言侮辱。如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口头语言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使他人当众蒙受羞辱。
(3)用文字进行侮辱。如以张贴大字报。
2.诽谤行为,即行为人故意或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失实,即报道的情况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因此损害了相关当事人的名誉。
4.文学作品利用素材不当,损害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原型的名誉权。
找法网提醒您,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三、
名誉权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名誉权侵权行为首先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比如通过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责任。但找法网提醒您注意,对于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其次,如果情节过于恶劣,对被侵害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被侵权人也可以提起刑事自诉,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来维护名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名誉权侵犯形式的内容是什么
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内容: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
2、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3、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法律依据: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内容: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
2、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3、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如何取证名誉权,什么是名誉权…
被侵犯名誉权的人起诉时要注意收集证明侵权事实和侵权后果的证据:
1. 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的侵权,应提供相应载体;
2. 口头形式的侵权,提供证人证言或有关证明材料;
3. 其他形式的侵权,提供相应证据;
4. 涉及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的情况,也应提供证据。
《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名誉权,指出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对于以真人真事或特定人为描述对象的文学、艺术作品,若含有侮辱、诽谤内容并侵害他人名誉权,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外,如果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了名誉权,受害人有权要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删除等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