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级伤残?
更新时间:2022-09-19 12: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四级伤残是指伤残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到限制,其间接需要他人的帮助,伤残者的职业种类、社会交往等活动严重受到限制,具体情况有双眼盲目3级以上等情况。
一、
什么是四级伤残?
四级伤残是指伤残者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如中度智力缺损(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严重运动性失语或严重感觉性失语;双眼盲目3级以上;面部瘢痕形成60%以上;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52%以上等情形。
二、
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多久能拿到赔偿款
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可以拿到赔偿款的时间,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如用人单位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工伤待遇分别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直接按伤残等级向用人单位索要即可,工伤保险基金承担部分需要按相关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报支付手续,经审批无误后才能发放。一般来说,各地方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会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因此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三、
伤残鉴定的赔偿标准?
伤残鉴定的赔偿标准根据具体的伤残等级以及赔偿的项目有所不同:
1.医疗费按照实际支出的费用计算,包括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等医用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元×住院天数。
3.营养费赔偿金额=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确定。
4.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固定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找法网提醒,如果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参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或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
5.陪护费赔偿金额=陪护人的原收入×陪护时间;或者同等级别护工报酬标准×陪护时间。
6.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
7.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应的年限×伤残赔偿指数。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四级伤残赔偿项目有什么
四级工伤赔偿项目包括: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即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按月发放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5%;
3、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正常发放。
对于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情况,除上述赔偿项目外,还包括: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如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我是四级伤残。为什么没有伤残津贴?
法律分析:伤残津贴低于本次调整后伤残津贴最低标准的,自实际享受伤残津贴之月起,按致残一级8292元/月、致残二级7737元/月、致残三级7268元/月、致残四级6804元/月的最低标准计发。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