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更新时间:2023-08-11 1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和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和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合法权益等。
一、
什么样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下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如下: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合法权益。

三、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有关民事法律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是单方意思,也可以是多方意思,如果一致,表示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采用特定形式。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找法网提醒,民事法律行为有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无偿法律行为、诺成性法律行为、实践性法律行为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
对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如果涉及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形,应该确认其行为无效;如果存在欺诈或胁迫的情况,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行为;如果行为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应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指什么呢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法产生法律效力。处理时需确认行为无效性,如涉及违法,还应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可寻求法律救济,如撤销、赔偿等。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5种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需依法处理。确认无效后,可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若涉及欺诈、胁迫,可报警或起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