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财产侵权规定如何
更新时间:2023-08-10 10: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私有财产侵权规定是以破坏手段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的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相关法律规定,若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并且处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
一、
私有财产侵权规定如何
私有财产侵权规定是以破坏手段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的违法行为,如果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
私有财产有哪些
1.合法收入。合法收入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劳动或其他方法所取得的收入。如工资、奖金、稿费、利息、入股分红、接受赠送等。
2.房屋。主要指公民用于生活居住的房屋。
3.储藏。储蓄是指公民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的货币。找法网提醒您,对公民的储蓄除司法机关办案需要可依法查询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查询。银行和信用社有保密的职责。
4.生活用品。如衣服、粮食、餐具、交通工具等。
5.文物。如书法、绘画、陶瓷、古籍等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

三、
私有财产的含义是什么
私有财产的含义是公民个人依法对其所有的动产或者不动产享有的权利,以及私人投资者投资到各类企业中所依法享有的出资人的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私有财产保护法》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如何处罚
公民的个人财产若是受到侵犯的,当事人可以报警,及时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权,侵犯他人财产构成犯罪的,对行为人依法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宪法》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私有财产保护法》规定,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总纲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关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
(五)关于私有财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私有财产日益增加。切实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既是宪法的规定和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
物权法草案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私人的继承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这些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屋,而且大量集中在住宅小区内,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已经成为私人不动产物权中的重要权利。物权法草案从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出发,明确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如电梯等公用设施和绿地等公用场所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草案还对小区内的车库、车位的归属,业主委员会的职能,业主和物业服务机构的关系等,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