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一般分为几级
更新时间:2022-08-25 16: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事故一般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医疗事故最为严重。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有多种,包括医疗费,残疾生活补助费,交通费以及丧葬费等等。医疗事故可以找卫生部门解决。
一、
医疗事故一般分为几级
医疗事故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内容如下:
1.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3.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4.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找法网提醒你,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二、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计算如下:
1.医疗费。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三、
医疗事故找什么部门解决
可以向卫生局反映,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不过要注意,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判定医疗事故几级
医疗事故的伤残等级需由专业机构进行评定。具体流程包括:
1. 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提交相关医疗记录和证据;
2. 委员会组织专家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评估并确定伤残等级;
3. 鉴定结果作为医疗事故处理和赔偿的依据。
如对此结果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判定医疗事故等级对于保障患者权益及医疗纠纷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中医疗事故分为多少级?
针对医疗事故的不同级别,处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协商通常适用于损害较轻且双方愿意和解的情况;调解适用于双方争议不大,希望第三方介入以寻求公正解决的情况;而诉讼则适用于损害严重、责任明确,但对方不愿承担责任的情况。明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对于正确处理事故至关重要。
这三个答案核心围绕“医疗事故分级”进行解答,符合您的要求。
一级医疗事故分了几级,包括哪些情况
一级医疗事故分死亡和重度残疾两种。处理方式:1.赔偿,根据损害程度给予经济赔偿;2.调解,通过第三方调解达成协议;3.诉讼,向法院起诉寻求法律裁决。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确保患者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