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商业秘密罪认定标准
更新时间:2022-08-18 10: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泄露商业秘密罪认定标准有以盗窃、胁迫等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还有以利用他人使用前项手段的,又或者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都会被追究责任。
一、
泄露商业秘密罪认定标准
泄露商业秘密罪认定标准如下: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找法网提醒您,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二、
商业秘密的合法保护措施
商业秘密的合法保护措施主要有:
1.设立管理和监控机构。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三、
商业秘密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业秘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技术信息 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技术样品、质量控制、应用试验、工艺流程、工业配方、化学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计算机程序等。作为技术信息的商业秘密,也被称作技术秘密、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等。
2.经营信息 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竞争方案、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产销策略、财务状况、投融资计划、标书标底、谈判方案等。 商业秘密包括生产领域的秘密和商业领域的秘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员工泄露企业商业秘密时,应如何予以处理
处理员工泄露商业秘密,可分情况处理。若属民事纠纷,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赔偿;若涉嫌犯罪,则向公安机关报案。操作时需收集证据、评估损失,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处理得当。
企业如何防范商业秘密泄露
企业应采取下列措施来防范商业秘密泄露:
1、及时核查商业秘密,明确并限定保密区域的人员;
2、完善企业制度,与公司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3、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等方式。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公司资金;
(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的方式:
1. 该商业秘密应当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即具备商业秘密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2. 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意以及客观违法行为。
3. 具有现实存在的侵权事实。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1. 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 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 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