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案件中执行标的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08-24 07: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被执行案件中执行标的的意思是指是在执行程序中具有给付内容的应当给付债权人或者受害人的金钱数额。执行标的包括判决金额在内的被执行人须支付本金、利息及迟延履行金、特定标的物、制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等。
一、
被执行案件中执行标的是什么意思
被执行案件中执行标的的意思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给付内容。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
执行标的的特点
执行标的的特点有:
1.执行标的具有非抗辩性。是指人民法院依执行根据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不要求债权人充分举证证明,也无需法院查证证明某项财产确实属于债务人所有或支配,更无须在执行程序中进行言辞辩论确认财产系债务人所有,人民法院即可实施强制执行措施。
2.执行标的具有法定性。是指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应依据执行根据所确定的给付内容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执行,非依法定程序不得中止执行或改变、撤销执行根据,不得变更执行标的或停止对执行标的的执行。
3.执行标的多样性。
4.对执行标的采取强制措施的多样性。
5.对执行标的执行的有限性。

三、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
找法网提醒您,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执行员首先应当进行审查,然后根据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如果认为提出异议的理由不成立,应当通知驳回申请,继续执行。如果认为提出异议的理由成立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批准,中止执行程序。中止执行后,如果执行根据是人民法院自己制作的法律文书,就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即由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审查、讨论决定是否再审。如果发现作为执行根据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决定再审的,应继续中止执行程序;如果经过审查,认为生效法律文书没有错误的,应立即恢复执行程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你好,执行标的金额是判决书所有金额的总和加一起吗
您好:执行标的金额通常是判决书所有金额的总和,但不仅仅局限于判决金额。
依据法院所下达的生效法律文书主文中明确规定的给付金额,执行标的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给付内容。它包括了判决书中的判付款项,以及被执行人有责任支付的本金、利息、迟延履行金、特定标的物、指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等其他相关费用。
如果对执行标的金额有疑问,建议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首先可以与执行法院的执行法官进行沟通,了解具体的计算依据和构成;如有必要,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异议或申请复议,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涉及法律问题时,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执行标的与判决金额不同
执行标的包括判决金额在内的被执行人须支付本金、利息及迟延履行金、特定标的物、制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被执行人交付特定标的物的,应当执行原物。
描述纠纷上面标的额是什么意思?
标的额是案件涉及金额。协商时需明确金额达成共识;调解则由调解员根据金额提出方案;诉讼中法官会根据标的额判决,影响诉讼费及案件处理。